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基金经理之诚信的背后

——《股市动态分析》主编赵迪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赵迪,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学系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基金,现任《股市动态分析》杂志主编。著有财经文学作品《基金经理》、《资本剑客》、《资本的崛起》、《基金经理之诚信的背后》。主编投资者教育类读物《基民天下:用基金投资构筑个人财富》。应深交所邀请主笔《深交所证券教室:基金投资20讲》,应深圳金融顾问协会邀请组织策划《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定价中国》。

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  

2008-10-17 21:51:47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十多年前,有一个故事流传广泛,大家也许都听过,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,这个故事更是频频被人提及。故事讲的是一名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,到了去世之前才攒够了买新房的钱;而美国老太太则先贷款,住进了新房,直到去世之前才还清全部贷款。

故事的内容很简单,意思也很明了。通过消费贷款,美国老太太享受了几十年的幸福生活,而中国老太太,却因为保守的观念,一生都不得不坚守在简陋的房屋里,最终将新房子这一财富留给了子女。

此后的十几年,这个故事被房地产商顶礼膜拜,甚至改变了一代中国人的住房消费观念。年轻人为住上新房而考虑贷款。中国的房地产信贷市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。

然而,2007年以来,随着美国次贷风波的不断恶化并引发全球信贷危机,不仅是中国老百姓,全世界的人们都开始对这个故事重新思考。过度透支未来的消费终于让美国人尝到了难咽的苦果。而在中国,虽然也出现了房地产价格的下滑,但由于贷款比重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,并没有出现大的风波。甚至在美国生活的华人,也因为一贯奉行“量入为出”的传统理财观念,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所受的冲击远小于普通的美国人。难怪在此刻,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人了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其实是美国文化的危机。

“量入为出”一词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,最初见于《礼记·王制》。其中有“五谷皆入,然后制国用……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,量入以为出。”的说法。

在现代社会,“量入为出”指的是适度消费的原则,即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。如果贷款消费超出了自己的偿还能力,这是缺乏理性的消费行为,不宜提倡。次贷危机的风波再次提醒我们,现代金融工具不是万能的,它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。缺乏实体经济支持的金融创新就好比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摩天大厦。对于老百姓而言,在理财投资之前,牢记“量入为出”的原则能够让我们的投资变得更加理性与稳健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06)| 评论(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